“以退为进”成就更好的自己,伯克利学姐被多所前10名校争抢



01. 学员信息


02. 导师复盘

S同学本打算在本科毕业后先在美国当地求职,但恰巧疫情来袭,公司大规模裁员。这让本科出身的S同学在求职路上雪上加霜,最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S同学并没有气馁,调整好状态后决定申研来提升自己。回想起去年的朋友在戴伯申请到了心仪的大学,S同学决定与戴伯一起冲刺名校。

在本科期间,S同学并未有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因此她选择了"万金油"的统计学专业,让自己将来有更多的选择。而到了大四申请季时,S同学受到阿姨的引荐打算将来从事证券相关的量化工作。由于职业规划比较迟,所以S同学在本科并没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金融方面的知识。大学期间的专业课还是以统计学为主,而暑期的实习经历也比较杂(会计事务所、科技公司等)。

戴伯导师给了S同学两个申请方案,第一种是冒更大的风险申请金工金数项目,但由于缺乏相关实习经历和专业知识,选校范围会比较大;第二种是申请有金融相关课程的统计学或IEOR研究生项目,并将选校范围集中在前30名。经过权衡后S同学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以退为进有时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在S同学看来这并不是一种妥协,而是在冲刺顶尖院校和研究生项目的同时,提升自己量化金融技能的最佳方案。

以哥大OR、伯克利IEOR 、芝大统计研究生项目为例,这些项目与S同学的实习经历和专业课高度相关,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量化金融课程和实践项目。

Columbia OR


UC Berkeley IEOR


U Chicago Stats


在经过S同学的积极参与,以及戴伯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下,S同学获得了多所大学的面试邀请。获得面试即与录取近了一步,大家没有一丝怠慢,戴伯导师和外籍顾问为S同学收集往年面经,并细致地修改面试回答。

面试问题修改截选


最终S同学成功获得了心仪的offer,并决定在今年秋季前往芝加哥大学开始自己的研究生学业。

03. 学员采访

1. 佳妮同学之前在UCB IEOR和UChicago Stats中非常纠结,也专程上门咨询了戴伯导师。是什么原因让你如此纠结呢?那最终又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首先因为我本科就在伯克利,对湾区这块儿区域已经十分熟悉了,知道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各种类型的超市,去哪里玩儿比较好,生活上来说是十分便利的。然后我也比较喜欢加州的天气,海滩和这里的人,在加州待了6年的,真的要离开会非常舍不得。其次,在这边也有很多朋友,他们都已经毕业固定在湾区工作了,如果我生活上有任何问题,或者一起约着出去玩,出门在外有朋友照应会比较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方面,IEOR是个非常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对于找工作方面会比较有优势。不管本科之前你是什么专业,之后无论你想做数据分析,金融,还是咨询,这都是一个比较好做跳板,转型的一个专业。举个例子,有很多人想读这个专业就是想着能转码,希望毕业后能在硅谷做快乐又高薪的码农。伯克利的IEOR在世界排名上也是名列前三,从各方面考虑,这是一个很好专业,放弃了我也觉得很可惜。

我选择芝加哥大学的统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以后想从事金融行业Quant/Risk,芝大就地理位置而言是优于UCB所在的湾区,毕竟芝加哥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湾区更适合做数据,软件开发一类,临近硅谷好就业。在伊利诺伊片区,最好的学校就是芝大,量化对口的专业也就金融数学和统计。就竞争力而言,这个专业也是非常有优势的。当初也考虑过哥大的IEOR,放弃去纽约的原因,也是因为我知道在纽约虽然金融资源丰富,但僧多粥少,名校多,厉害的人才也多,会压力特别大,也不一定真的好就业。其次,芝大给了相当于25%学费的奖学金,特别慷慨,这也是我对他们青睐有加的原因之一。然后芝大的stats和别的项目的区别还在于,这个program毕业时需要写thesis的,并且做至少半小时的presentation。之前在我看来,这是一个burden,但咨询过戴伯老师们之后,我才了解到,这个paper的含金量要远高于其他项目做的capstone project。例如我之后要从事金融行业,我这个paper可以用time series做一些stock price的预测分析之类。我相信对于我求职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加州对我来说就是我的舒适区,在南加和北加各待了三年之后,对这边的一切都非常适应,非常熟悉,去新的地方当然会害怕会恐惧,但我相信人生重在体验,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去感受感受不同的氛围,体验不同地区的特色,这才是我们出国读书的意义呀。

2. 因为在金融领域求职的目标定的比较迟,所以佳妮在本科阶段并没有针对性地准备量化金融方面的实习和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你放弃了申请金融工程,而选择了与自己背景更契合的IEOR和统计学。你是如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我是在快毕业的时候才决定以后想选择从事金融行业,相比一些早早就有职业规划的同学来说是有些晚的。若能早有打算,我会有针对性的选择上更多的cs课程以及finance econ相关的课程。实习方面,我可能也会更多的去找基金或者资管公司量化投资部门的实习。我没有直接申请金工的研究生项目,主要是因为我非常清楚以上我所说都是我的短板。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直接申,非常不具有竞争力,想要进到好学校的好项目就很难。若是直接申,很有可能能申上我想去的这个专业,但是学校排名可能不会那么top。

相比之下,我申统计或者ieor优势就非常明显。在学术背景方面,因为专业完全对口,基础打的很扎实, 我还是很有自信能申到好学校的好项目的。其次,虽然我选了统计,但是这并不违背我之后想走的路,因为量化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统计学。并且在之后的选课elective的选择中,我可以选择financial maths的track。相比直接读金工或者金数的同学来说,可能稍微有一些绕道而行了,但这也绝不是弯路。我认识的已经从事该行业的学长跟我说过,虽然coding能力很重要,但是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才是一切的基础。若是一味只focus在编程能力上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发展会受限制。

在申请时,首先我肯定希望能进到比较top的学校,但我又对金工/金数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 ,我是没有信心能直接申请到哥大或者芝大的金数项目,所以申请统计/ieor是我最好的选择。无论我选择的是芝大stats,哥大/伯克利ieor,我都可以通过选课的方式学习到很多金数/金工项目中的核心课程。就我个人情况而言,申请统计/ieor既能让我进到比较好的学校,也与我未来职业方向相契合,何乐而不为。

3. 打算在研究生项目中如何提升自己量化金融相关的知识和经历呢?
量化金融相关的知识主要涉及cs, finance, stats三方面。本科期间在统计方面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我在coding能力上有很大欠缺。在学校选课上,我会就编程能力的提升上选好相应课程。除此以外,我还会去类似于Kaggle的网站上学习做一些项目或者报一些教你如何做项目的网课,有实际的操作,对于能力的提升才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对于金融知识的准备,除了上课之外,我可能还会去学习CFA或者FRM,但具体也要看时间和精力上的安排。找工作方面,目前也在积极的寻找quant/risk相关的实习,一边刷题一边不断的改自己的简历、投简历、面试。争取能在明年秋招上岸。

4. 本科毕业后gap过一年,你觉得这对申研有什么影响?
正面的影响:准备的时间更充分,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GRE, 也可以用来做科研或者实习,这些对于申请来说,经历上都会有加分。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每个学校的各种项目,是不是自己想去的,对自己职业发展有无帮助。其次,这也算是一个冷静期。有很多同学都是在大四上学期焦头烂额地赶各种due以及准备考试,匆忙之间决定申请研究生或者直接找工作。没有充分思考,以及做研究的情况下做了决定以后就有可能会后悔。所以我还是非常感恩我有这多出来的一段时间,让我好好思考到底做什么决定比较好。

如果没有疫情,客观角度而言,学校可能也会更偏爱经历稍微丰富一些的学生吧。如果充分利用好了gap year,多做了实习以及科研,感觉会有加分。

5. 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没有任何量化金融背景,却想申请金工金数的理科学弟学妹呢?
建议仔细思考。若只是本科早期阶段,可以按照graduate program的要求多上相应的课程,提早准备好相关实习。若已经大四要准备申请了,那要看同学是否真的就只想读这两个专业,如果没有准备充分,可能最后也能如愿进到金工/金数,但学校排名上相对来说排名就会后面一些。如果想要进到顶级公司,那就可能会卡在学历上。其实也不一定金工金数的人才能做量化,DS, CS, STATS, MTAHS, IEOR等等很多理工科的program也是可以转量化的。其实就算是金工金数专业的同学,大家课下也是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个方面的补充,因为这比较算是一个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对人才的要求也会很高。当然找到工作后工资也是相应的非常可观。所以大家早早的多做准备吧!!!

04. 文书亮点



05. Offer展示